唐朝:一个开放与争议并存的历史篇章
在中国五千年文明史中,唐朝无疑是最为开放且繁荣的朝代之一。这个强盛的帝国不仅在经济、文化上达到空前高度,其宫廷生活也因诸多打破传统礼制的行为而被后世称为\"脏唐\"。这个颇具争议的称谓背后,隐藏着怎样耐人寻味的历史真相?让我们深入探究这段充满戏剧性的历史。
玄武门之变开启了唐朝宫廷纷争的序幕。公元626年,秦王李世民在玄武门设伏,亲手射杀兄长李建成和弟弟李元吉。更令人震惊的是,得胜后的李世民不仅将弟媳杨氏纳入后宫,还在永徽二年(651年)默许儿子李治将先帝才人武则天收为嫔妃。这种有违伦常的行为在开元二十四年(736年)再次上演,唐玄宗李隆基竟将儿媳杨玉环册封为贵妃,开创了\"父妻子继\"的恶劣先例。
展开剩余67%值得注意的是,这种习俗原本是北方游牧民族的传统。史载汉代王昭君远嫁匈奴后,因无法接受\"父死子继\"的婚俗,多次上书请求归汉未果,最终郁郁而终。那么,深受儒家文化熏陶的唐高宗李治,为何甘冒天下之大不韪也要将武则天纳入后宫?《旧唐书》与《新唐书》的记载给出了答案:武则天确实拥有倾国倾城之貌。史载\"则天年十四时,太宗闻其美容止,召入宫,立为才人\",连阅尽佳丽的李世民都为之倾倒。
然而令人费解的是,从贞观十一年(637年)入宫到贞观二十三年(649年)李世民驾崩,武则天始终停留在才人位分,既未获晋升也未诞育子嗣。类似遭遇的还有另一位传奇女性上官婉儿。据陕西咸阳出土的《大唐故婕妤上官氏墓志》记载,这位出身官宦之家的女子因祖父获罪而沦为宫婢,却在唐中宗时期奇迹般地成为嫔妃。更耐人寻味的是,墓志透露上官婉儿13岁时就被封为唐高宗的才人,而此时年迈的高宗早已不理朝政,实权完全掌握在武则天手中。
通过对比武则天与上官婉儿的经历,我们可以发现一个被长期误解的历史真相:才人封号在唐代更多是女官职位而非实际嫔妃。武则天父亲武士彟是开国功臣,上官婉儿父亲只是王府属官,但两人初入宫时都获封五品才人。特别是上官婉儿的封号明显出自武则天授意,这说明\"才人\"地位并不尊贵。结合玄武门之变后李世民与李渊的紧张关系,以及众多开国元勋被边缘化的史实来看,武则天很可能与上官婉儿一样,主要承担的是文书工作而非侍寝之责。
这段扑朔迷离的历史提醒我们,对历史人物的评价需要建立在严谨考证之上。那些关于李世民父子\"共享\"武则天的传闻,很可能是后世对唐代开放风气的过度解读。当我们拨开历史迷雾,或许能看到一个更加真实、复杂的盛唐图景——那里既有令人惊叹的文明成就,也有人性最本真的欲望与挣扎。
发布于:天津市贝格富配资,股票配资论坛,配资公司开户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